房天下>  资讯中心  >临渊羡鱼>  正文

手机看新闻

杭州湾新区发展乃是长三角生存之大计!

临渊羡鱼2021-11-13 20:19:55

注:以下内容来自于微信公号"魅力湾区",一个专业致力于杭州湾新区楼市置业,自住投资的优质平台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规划纲要全文11处点到“宁波”、6处提到“甬”。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宁波在这一国家战略中,无疑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协同、重大基础设施联通等诸多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宁波将迎来哪些重大的发展机遇呢?我们不妨对照规划纲要作一梳理。

1

作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并驾齐驱的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承担着打造我国发展另一增长极的重要使命。

首先表现在产业方面,纲要提出要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这对宁波来说,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机遇。

上周,东南财金在《宁波创新力长三角第六,与杭州苏州对比存在哪些短板?》一文中就提到,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宁波较之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都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在高校方面,上海、南京和苏州都高校云集;在高能级的实验室数量方面,合肥就拥有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3个国家实验室,杭州也拥有之江实验室。而我市目前尚无一所个国家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实验室。

纲要中提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这正是宁波迫切需要的资源,也有助于充分对接重大创新成果。

宁波也许短时间内,在原始创新力上不占优势,但可以利用其深厚的产业化基础,成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高地,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级,成为创新产业和应用输出地。当然宁波也要在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中争取一切有利的资源,强化协同创新政策支撑,使宁波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对照纲要,目前宁波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这与纲要列举的产业集群十大领域不谋而合,可见宁波作为长三角制造业的排头兵,所言不虚。

        在跨区域合作中,宁波前湾被重点提及。要求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院长陈旭钦认为,《纲要》中提及的“沪浙合作”这个关键词,无疑已为宁波前湾新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肩负的使命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宁波应结合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采取横向联合、纵向联合、跨行业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动会展品牌化、专业化、集团化发展,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专、精、尖”的国际级会展品牌。比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光学膜、工业互联网等展会,率先争取行业权威会展落地宁波。

2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题中之义。

长期从事宁波经济发展研究的方建新博士指出,所谓“一体化”,并不是说把各地的要素资源都集中到某一中心,而是百花齐放,做到区域内的各个城市的要素资源能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一体化能够较好地规划各地的功能定位,发挥各地的特长,避免区域内部产业布局同构、无序竞争。同时也能够使区域内部更多、更好地享用周边城市的资源,强化区域内部的有机联系,使区域整体竞争力大大提升。

方建新说,对宁波而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要处理好与上海的关系,加强与上海的多方面合作。同时,与杭州和舟山的关系也很重要。《纲要》在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在科技、国际商务、教科文卫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均明显强于宁波,这些正是宁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跟杭州更多的是要错位发展,要加强港口运输和人文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跟舟山更多的是要做好服务,带动其发展。

宁波在长三角区域内港口资源优势是最为优越的。在一体化过程中,宁波可以利用港口及陆上交通网络体系这一‘长板’为长三角其他城市服务,同时也可以利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优势资源弥补自身的‘短板’。”

宁波在长三角区域内港口资源优势是最为优越的。在一体化过程中,宁波可以利用港口及陆上交通网络体系这一‘长板’为长三角其他城市服务,同时也可以利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优势资源弥补自身的‘短板’。”

要想北接上海、西连杭州、东通舟山,摆在宁波眼前的首先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长三角区域都市圈和发展带示意图纲要明确,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

在重大基础设施方面,要求加快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提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高水平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在长三角城市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方面,规划纲要中涉及宁波的重大项目有——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要推动通苏嘉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沪甬、甬台温福等项目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

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要规划建设沪舟甬跨海通道;

合力打造机场群——要增强宁波区域航空服务能力;

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要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通苏嘉甬和甬台温高铁建成后,有望实现宁波至苏州、上海和温州“1交通圈”。据市交通部门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通苏嘉甬铁路已完成工可报告编制,甬台温高铁也进入预可研阶段。

机场方面,宁波栎社国际机场T2航站楼有望在今年年底建成投用,目前已进入启用倒计时。此外,宁波机场四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宁波机场T3航站楼将与铁路宁波西站形成“空铁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建成后,民航、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公路客运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将在这里实现“”换乘。

3

而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另一项重要使命。

对于“港通天下”的宁波来说,以外贸、外资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向来是其重要特色之一。规划纲要全文共有17处提及宁波(或“甬”),其中涉及开放的内容就有5处,可见宁波在其中的重要位置。

“增强宁波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建设”

“加快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加快建设中意宁波生态园”

“加快推进中国(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这些被“点名”几处,有的关乎宁波空港与海港的交通枢纽,有的直指宁波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的成果,而其中正蕴藏着宁波巨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宁波的跨境电商进口规模已稳居之首,跨境出口亦处于跨境综试区前列。宁波市商务局跨境电商相关负责人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对于宁波跨境业态的机遇在于,能够让宁波把多年来积累的资源和服务向长三角延伸,带动区域制造业一起出海。

“江浙沪一带有着发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如台州智能马桶、绍兴纺织服装等,这些地区的供应链优势,可以借助宁波跨境电商平台的‘流量’辐射至全球。近日,宁波的一家跨境服务商——发现物流在徐州设立了分公司,就是很好的案例。”

昨日12月1日傍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终于全文发布。

这是上海的“高光时刻”,它在“长三角”的至尊地位,再次被规格的文件所承认。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城市群。其中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而成渝都市圈也在路上。 根据国家的规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里,北京、天津被确定为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被确定为中心,而成渝都市圈是成都、重庆为中心。 但在中国的城市群——长三角,只有上海被确定为中心。而今晚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再次确认了这一点。纵观整个文件,提及上海50次、南京14次、杭州14次、合肥13次、宁波11次、苏州6次、舟山5次、嘉兴5次、南通4次、芜湖4次、无锡2次。下面,来让我们看看这份“规划纲要”有哪些重要看点。

看点一:上海地位至尊

规划纲要首先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给出了四个圈层: 1、圈层——一市三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2、核心圈层——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 3、示范区: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4、特区: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可以看出,长三角画了4个圈,其中上海临港这个“特殊经济功能区”由上海独享;示范区,则是上海青浦和苏州、嘉兴共享;核心圈、圈都以上海为核心。

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对于上海的要求是:

提升上海服务功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形成有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对于江苏、浙江和安徽的要求是:

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

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总之,上海的定位,其他三省要“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此外,上海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也被这份文件浓墨重彩地突出了。 文件提出:要“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的世界一流博览会”。“加强长三角地区各类品牌展会和相关贸易投资活动协调联动,提升整体效果和影响力”。 “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动虹桥地区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

看点二:“1+5”都市圈

长三角的确太大了,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陆地面积35.8万平方公里。而粤港澳大湾区才5.6万平方公里,只有长三角的七分之一略多。 所以,有人说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看做是一个都市圈。而长三角,则被分为“1+5”个都市圈。 最核心的,当然是“上海大都市圈”。此次中央文件没有明确“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但根据“上海2035版总规”,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通、常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 此次中央文件还明确:“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还要求:

推进都市圈协调联动。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城群。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

户籍政策上,除了上海、南京、杭州之外全面放开,文件说:

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

看点三:机场,南通笑了,苏州失落中!

文件提出要在长三角“合力打造机场群”。对于各城市的表述是:

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增强面向长三角、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完善区域机场协作机制,提升区域航空服务品质。加强航空货运设施建设,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规划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统筹空域资源利用,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

很明显,这里没有提及苏州修建机场的事情,而此前江苏省的规划里有。至于南通新机场,已经确认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南通的重大利好。至于无锡机场,也给予了提升的空间。

看点四: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

由于运力大、通勤更有保证,所以轨道交通是中国城镇化2.0时代的重要利器。此次中央文件提出,“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其中提出:

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

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积极审慎开展沪杭等磁悬浮项目规划研究。

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支持高铁快递、电商快递班列发展。

此外,在公路建设上提出:加快推进宁马、合宁、京沪等高速公路改扩建,提升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行效率。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和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

其中沪舟甬跨海通道(上图),将是一个庞大的标志性工程。

看点五:谁能获得中心城市的外溢?

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外溢,当然在一体化示范区实现,其中嘉兴的嘉善县、苏州的吴江区,是的受益者,其片区价值将获得显著提升。 还有其他的区域吗?文件透露说:

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加强浙沪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共同提升国际航运服务功能。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规划衔接,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共享公共服务设施。

总 结

对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2月18日公布),我们可以发现: 在粤港澳大湾区那份纲要里,虽然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被确定为四大中心,但事实上香港才是中心。那个纲要的实质,是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地位至尊。而今天公布的长三角规划,上海地位至尊。 令人遗憾的是,香港自己不争气。后来,8月18日出台了“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大湾区城市定位发生重大变化,深圳已经跃升到位。但即便如此,深圳也未能获得上海在长三角的至尊地位。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祝贺上海,这是上海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决定的。而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也需要上海和深圳这样的城市,来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至于杭州、南京、合肥、宁波、苏州等城市,也在这次规划中获得了一定的利好,当然也有一些不如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城市的“级别”会影响到官方规划里城市的地位,苏州GDP总量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但由于城市级别低,所以城市定位一直很低。至于杭州、南京的定位也高不到哪里去。其实,城市的地位说到底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竞争出来的”。深圳杀出一条血路,就是的例证。对于杭州、南京、合肥、宁波、苏州的未来,我都比较看好,但这些城市需要继续奋斗,通过成绩来提升定位,最终实现超越。

《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分为“发展背景、总体要求、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推进规划实施”等十二章。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作为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今后长三角地区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纲要》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都有哪些重点需要关注,小编为您一一梳理。

简规划纲要范围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

请注意,《规划纲要》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单独列出,以凸显其重要性。

——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战略定位

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上海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苏浙皖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城市群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城市群之间高效联动。省际地区和跨界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经验制度。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到2025年,中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1以内,中心区人均GDP与全域人均GDP差距缩小到1.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成为重要创新策源地。优势产业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迈向中高端。

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

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机场群体系基本形成,港口群联动协作成效显著。能源安全供应和互济互保能力明显提高,新一代信息设施率先布局成网,安全可控的水网工程体系基本建成,重要江河骨干堤防全面达标。

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

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网络基本形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有效运行,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总体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基本满足。

到2025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有效。

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行政壁垒逐步消除,一体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基本建立,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营商环境显著改善。

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整体达到领先水平,成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七大领域发力一体化

为此,《规划纲要》从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七大方面,提出了系列改革举措。

强化区域联动

一方面,《规划纲要》明确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以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服务辐射长三角。

另一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华略智库创始人任新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通过都市圈的联动发展,推动区域更紧密协同发展。这是一体化的一个新路径,也是非常务实可行的举措。

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以下产业将迎大发展。

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

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制造业集群。

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大飞机、智能制造、前沿新材料十大重点领域:

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面向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八大领域:

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任新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包括三个层次:是长三角有优势、有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大领域;第二是十大新兴领域,体现国家战略要求,也是长三角下一步要主攻的方向;第三是未来产业,像量子信息、类脑芯片、下一代人工智能等八大领域,体现长三角要代表国家参与世界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的重点领域。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规划纲要》提出,要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合力打造机场群,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

机场群建设方面涉及这些重点内容: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增强面向长三角、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

值得注意的是,备受关注的南通新机场已正式写入《规划纲要》。

长江联合集团战略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叶继涛表示,产业协同发展和基础设施高效互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两大领域未来将迎来新机遇。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长三角各地方政府可建立政府间的财税分享机制和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产业基金投入引导大企业开展大项目区域布局优化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区域集群协同发展;

在基础设施领域,长三角城际高铁、通用航空、跨流域河道湖泊整治、污水处理、高速公路、5G设施等领域将有较大投资需求。

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决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有以下重点举措: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政策协同,在企业登记、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投融资、财税分享、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等政策领域建立政府间协商机制。

建立标准统一管理制度。

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加强各类资本市场分工协作。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依法合规扩大发行企业债券、绿色债券、自贸区债券、创新创业债券。鼓励地方政府联合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专项资金。支持上交所在长三角设立服务基地,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

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善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资运营平台跨区域合作。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营经济跨区域并购重组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湾新区 ▏杭州湾新区目前集聚了国内一线优质开发商:绿城,卓越、旭辉、碧桂园、融创、港中旅、绿地、中南、祥源、绿城、合生、世纪城、雅戈尔等

需了解杭州湾新区资讯,或更多楼盘信息优惠政策可直接在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魅力湾区

以上内容来自于微信公众号“魅力湾区”一个专业致力于杭州湾新区楼市置业,自住投资的优质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