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周末,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一季度数据显示,在遭遇调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趋紧的情况下,一季度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托项目金额高达710.9亿元,同比增长12.5%。尽管目前房地产信托销售仍旧火爆,但北京已有银行计划暂停旗下私人银行部门出售房地产信托产品。
短期难言降价
市场成交整体在往下走,但开发商的业绩却普遍大幅增长,这种市场悖论下依然难见开发商进行实质性降价,更多的仅仅是一些限于尾盘、滞销盘等非常规产品的变相促销。
王海斌说,在严厉和严密的调控政策下,主要房地产企业的业绩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一般而言,企业要施行大范围降价策略的前提是资金链吃紧、经营困难。而如今企业业绩不断增长,经营状况丝毫未见不良现象,企业哪来降价的冲动?”
招商地产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开发商确实没有降价的动力,因为供求关系在发生变化,近三年的土地供应量和开工量并没有增加多少,且今年和未来几年内,各地的保障房土地供应要多于商品房,这势必会减少以后商品房的供应量。
但年报显示,开发商大量资金被存货所占据,这意味着降价总体上仍可以给开发商带来巨额资金回笼。根据Wind资讯统计,上述84家上市房企去年末的存货总量达7520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存货增加值为3181亿元。而如果开发商持续捂盘惜售、持续增加存货,经营性资金依然会持续紧张。
王海斌认为,即便是调控导致开发商降价,仍然要视开发商类型和城市而定。国企背景的开发商降价动力不足,而上市房企为追求资金回笼,可能会牺牲某一阶段的局部利益以取得良好的市场回馈,率先采取局部降价或促销措施。
从不同城市的开发商角度而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所在的开发商降价压力相对较大,但南昌、武汉、长沙等二三线城市处于供销两旺、快速发展阶段,开发商一推出新盘就会有购房者排队购买,这些城市的开发商短期内难言降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