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周末,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一季度数据显示,在遭遇调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趋紧的情况下,一季度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托项目金额高达710.9亿元,同比增长12.5%。尽管目前房地产信托销售仍旧火爆,但北京已有银行计划暂停旗下私人银行部门出售房地产信托产品。
(来源:财经日报)根据Wind资讯统计,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截至4月11日,沪深两市已公布年报的84家上市房地产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705.9亿元,同比大减1150亿元。
但与此相关的开发商“降价求生”现象并没有出现在楼市销售中。
房企资金链紧绷正在陷入一种现实悖论:账面财务数据恶化,而开发商实际上并不缺钱。尤其是一季度销售业绩增长态势良好,导致开发商降价求生动力不足。
资金链紧张≠缺钱
上市房企财务报表出现的现金流大幅下降及负债激增,与开发商融资环境恶化和大规模扩张密切相关。国内房地产企业IPO或借壳上市审批暂停,增发、配股和发债被叫停,以及房地产信托政策日趋严格等因素,成为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
统计数据显示,大型房地产商2010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普遍出现了下滑的态势。其中,保利地产[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仅为-223.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1854.06%。万科、华侨城、华远地产等公司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0%。
但开发商似乎并没有像财务数据显示的那么缺钱。资金链趋紧导致开发商降价自保,在很大程度上仍是购房者的一厢情愿。
世联地产市场研究总监王海斌在接受《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分类来看,大型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背景的开发商根本不存在资金难题,上市房地产企业手中的现金流、未来三年循环贷款额度、预售资金回款仍可以支持全年的发展,中小民营开发商融资方式灵活多变,市场上真正缺钱的开发商并不多。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开发商对市场的预期普遍不乐观,但完全可以通过放缓投资步伐应对调控带来的压力,比如万科、金地集团已经宣布无条件放缓拿地速度,而部分开发商依然能够成功融资。
根据已披露的信息,恒大地产、雅居乐、合生创展、碧桂园、首创置业等多家房企纷纷通过海外发债、向外资银行借贷等方式及早发力海外资本市场来储备资金过冬;过去四年未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万科,也在利用大股东华润集团的平台进行合作融资;以华侨城为代表的央企开发商则更多依靠银行巨额授信。
而相关机构发布的《2011年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30》显示,季度主要房地产企业业绩仍然保持大幅度增长,其中万科销售业绩增幅高达121%,恒大地产增长135%。其他各主要开发商业绩也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而且销售业绩过100亿元的企业不断增多,达到6个,去年同期只有1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