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迷失的孤岛:访伏跗室永寿街历史街区

房天下房天下  作者:蔡婧  2015-04-20 14:54

[摘要] 在市中心地段,大量的老房子零零落落,伏跗室永寿街历史街区便是其中之一。南至尚书街、尚书巷,北至西河街,一条孝闻街横贯整个街区,行走其间,老房子与现代住宅错落分布,过去与现在交织成一段独特的城市记忆。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六十一年前诗人郑愁予在《错误》中这样写道。短短一句,描画出江南街道的独特风韵。而现在,老街道大多只存在于城市的回忆之中,只余下文字、图片,供有心之人缅怀。

宁波,一座历史上可追溯至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古城”,在这里,老街道留下它模糊的身影,于现代化的街头巷尾之中仍有迹可循。

在市中心地段,大量的老房子零零落落,伏跗室永寿街历史街区便是其中之一。南至尚书街、尚书巷,北至西河街,一条孝闻街横贯整个街区,行走其间,老房子与现代住宅错落分布,过去与现在交织成一段独特的城市记忆。

宁波规划局官网上的规划图

老房子与现代住宅错落分布,过去与现在交织成一段独特的城市记忆

老房印记:往事并不如烟

老人:不舍离去,老房是回忆的寄托

一边是现代四五层的居民楼,一边是低矮的老房子,这样的景致,只要走进孝闻街大大小小的巷子,处处皆是。抬头便是层层叠叠的黛色瓦片,灰色墙面上淹没着大片黑色印记,或许是青苔在岁月斑驳中长了又落,又或许是雨水顺檐而下的日久冲刷所致。

整个街区有名的是伏跗室,位于孝闻街91号。浙东现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在这里留下3万多册藏书,1962年,他在弥留之际将所有书籍捐献给国家。因此伏跗室现在成为冯孟颛纪念馆。

位于孝闻街91号的伏跗室,也称冯孟颛纪念馆

据伏跗室工作人员介绍,这片宅子原本属于赵姓人家,冯家向其买了伏跗室这一块房屋,后来冯孟颛先生数年如一地探求典籍,才成就了伏跗室的美名。而那赵姓人家出了一位艺术大家赵叔孺,素有“近世之赵孟頫”之称。

如今,位于宝兴巷的赵宅已成赵叔孺故居,与伏跗室仅一墙之隔,且被划为文物保护单位,平日里大门紧闭,无人居住,比起门朝马路的伏跗室更为隐蔽,有谁会想到这平静而不起眼的小巷里,藏着一位大师的曾经。

赵叔孺故居

然而走进宝兴巷深处,其他老房子内另有一番热闹景象。

宝兴巷4号住着一位头发花白的应老太,下午两点,她正在院子里,一边晒着切好的竹笋,一边和邻居聊天,约莫70岁的高龄,满头白发,交谈间精神矍铄。“我在这里住了有30多年,平时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多好”,笑容和着阳光在她脸上晕开。

宝兴巷内老屋的院子

应老太告诉记者,抗日战争的时候,应家把这幢房子的一部分卖了,到上海去逃难。解放后,应老太和家人回到了宁波。“我叔叔有小儿麻痹症,从小残疾,在这边也没人照顾,我就想我来照顾吧”,从此应老太一直照顾这位亲人的生活起居,直至他去年去世。“大概照顾了二十年吧”,看待往事,老人已是风轻云淡。

三十年的时光,应老太见证着老房的变化。站在院子里,应老太指了指一条狭窄的通道,“那里以前是有四个门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全部没有了”。谈及自己的住处,应老太告诉记者,几年前稍微翻修了一下屋子,厨房、厕所都有了,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算是很好的条件。

应老太所说的曾有四个大门的通道

老房里的岁月细水长流,在应老太心中种下不舍和眷恋,即使儿子多次想要她搬去新房子,她没有答应。“我儿子要我去他那里,我不去”,应老太摇了摇手。

老人因回忆与习惯选择留守老房,而更多的住户则是租客,他们大多是工资不高的打工族,以中年人居多。

“伏跗”源出“狡兔伏于跗侧”一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宁波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